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南北差异-《正德崛起》
第(2/3)页
“大明的南方,要么沿海要么崇山峻岭,无外地之忧,无内乱之扰,鱼米产出更是一年两到三季,百姓富足之下,对于教育也好,投资商业也罢,诸般产业都开始变得兴盛发达。”
“再反观北方,说其是大明的北方,但在微臣看来,他更像是大明南方和北方蛮夷的缓冲之地,陛下想来也有所关注,北方诸省哪一个没有遭受过外虏蛮夷的侵扰?在这种时刻都有可能和蛮夷交战的所在生活,你认为百姓还会有心力和心情,将目光放在除了生存之外的其他的事情上面吗?”
“估计在北方诸处的百姓眼中,能平平安安活到老,就已经是一种幸福了吧?”
“而如此,也造就了南北方在商业和教育等等发现的差异。”
刘健话语一顿,目光下意识的朝着城门口看了一眼后,继续说道:
“如今鞑靼大军被殿下诛灭,想来北方可以迎来几年和平的发展时间,但解决了战祸,并不代表就可以解决南北差异,毕竟这战祸,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罢了。”
“更为主要的,还是这南北存在的巨大气候差异。”
“水稻,南方最多可以做到一年三季,而北方只能种上一季的小麦。”
“论肉类,南方有数不清的江河湖泊,随时都可以从那河水湖泊中收获大量的石材,而在北方,除了上山打猎,还能干什么。”
“再说,南方的山林更多,若说打猎的话,北方没有丝毫的优势。”
刘健侃侃而谈。
或许是因为曾经回答过弘治皇上这个问题的缘故。
如今的刘健再次被问及,没有丝毫的慌乱不说,更是张口就来。
而对面的朱厚照,在听到刘健的话语之后,也随即陷入到了思索当中。
南北差异。
不仅仅是现在存在。
就是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,他是一直存在的。
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北方,已经可以用重工业,稍稍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,虽然依旧差很多,但最起码不像眼前这般。
而且更让朱厚照头疼不已的是,眼下就大明这个条件,根本就没有发展重工业的可能,照搬后世的办法经验,在眼下根本就行不通。
如此一来。
所以才让朱厚照有了眼下的问询。
但让他失望不已的是,从刘健的话语之中,他除了听到造成南北差异的原因外,根本没有得到如何解决的办法。
故而。
朱厚照在听到刘健话语停下来后,直接问询道:
“既然爱卿对此有过深入的了解,那不知道爱卿可有何办法,能稍稍缩短南北方的差异,让北方老百姓的日子,过得好上一些呢?”
嗯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