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白话文的支持者们简直难受的想要吐血。 大家已经破三路,等三路超级兵一来就一波给平推了,你说你来凑什么热闹?这不是给人找到反击的机会吗? 事态发展也确实没有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。 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.....” 楚才浩的一篇《寒窑赋》,正式拉开了反击的号角。 你不让我写古文,我偏要发古文。 被逼上梁山的楚才浩暗暗发狠道。 这是楚才浩第一次没有联系报纸发声,而是通过各大论坛的负责人,以网络的形式发出自己的观点。 在这场骂战中,楚才浩发现哪里才是自己的大本营,既然你们的实力都在现实,在那边我实力尚浅,我就在你们影响力涉及不到的地方,重新开辟新的战场,网络上总不是你们的一言堂了吧! 这篇《寒窑赋》前半段以自述的口吻讲起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,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,摆事实讲道理,来说明这世界,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,以对应叶佚名的首段,驳斥他的谬论,出生并不代表一切,位卑也可以忧国忧民。 后半段虽然也是讲人生的始与终,但更深沉的含义却是借人预今,很多人活在这世上,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,但在无运与有运的特定时间内,天地循环是周而复始的不断发生变化的,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,随着时间变迁,矛与盾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,今日之矛未必不是他日之盾,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意义尤为重大。 原文自然不是这个意思,但在修修改改后,意思也大差不差,特定的时间,特定的地点写出,文章的含义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思考,就像阅读理解一样,当作者写完后,这文章便已经不属于作者本人了, 现在这个时间段写这篇赋,也能从其他地方理解,经典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能体现它的力量。 就像前段时间自己写得《岳阳楼记》看着网上网友们的阅读理解,简直看得目瞪口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