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6章 在别人眼里,朕只能保五争三,当不上第一?-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朱祁钰不止允许官员经商,还将江南士绅的家族企业,赏赐给了官员,不止允许,还鼓励你们干。

    所以,景泰朝才开海了。

    可能有人忘记了,江南第一拨移民,可是不论死活,一艘船上往死里装,不论死活,到交趾多少人算多少人。

    后来却忽然变得极为温柔,对待江南移民跟对待祖宗似的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朱祁钰遭到了警告。

    如果任由他这般粗暴移民,江南士绅估计活不下来几个,所以有些人疯了,警告朱祁钰。

    那年,河北大灾,河南洪水,京畿之地震荡。

    所以朱祁钰才捏着鼻子认怂,改变了移民方式。

    别以为朱祁钰是个仁君。

    他选择那样移民,就是让那些人去死。

    可,那些人也让皇帝去死呀,所以朱祁钰选择了妥协,从粗暴移民,变成了温柔移民。

    移过去的江南士绅,从罪犯变成了人上人,过去是作威作福的。

    朱祁钰给了他们那么多福利。

    不是白给的。

    是因为他皇位受到了威胁。

    也从那时开始,朱祁钰就不再是一个暴君了。

    从那之后,他做事深思熟虑,挂上了伪善的面庞,开始叫什么天下都是一个汉,华夏苗裔都是我明人,移民是重中之重,移民过程中不能让我明人死去一个!

    等等等。

    他怕了。

    他不是皇位受到了威胁,而是生命受到了威胁。

    所以,从那之后他就开始妥协了,当起了圣人,当起了好人,也不再烂杀人了,不再当什么暴君了。

    再暴下去,就暴到自己了。

    想求活,就得学会配合,学会演戏,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。

    大明的脊梁,是从土木堡打断的。

    皇帝成了俘虏,成为天下笑柄,皇权丢了,积攒几十年的家底儿丢了,边疆关隘丢了,养了几十年的强军丢了,什么都丢了。

    在土木堡之前,大明对外战争中,一直是胜利状态的。

    甚至,可以说,漠北诸族被大明打得闻风丧胆,连明军都不见,闻讯就跑,威震大漠。

    大明骑兵横扫漠北,约有七八十年的光景。

    土木堡之败,连也先都懵逼了,他都没想到,明军这么不堪一击。

    从那之后,大明对外战争就变得保守,就是挨揍,一直没站起来过。

    所以说。

    不是太祖不行,而是他后世儿孙不行。

    也是天不佑大明。

    大明这个期间,属于处处点背,处处不顺,处处赶上强敌,大明碰上了最强的蒙古诸部,碰上了最强的倭国,又碰上最强的女真,还天灾不断,处处倒霉。

    皇帝咋样就不说了,其实历朝历代皇帝都差不多,昏君遍地都是,可王朝兴衰决定的不是一个皇帝,有大环境,有朝臣,有垄断阶级,共同决定的一个王朝兴衰。

    也不能说是大明倒霉吧,只能说倒霉事总能赶一起去。

    厄运专挑苦命人。

    大明每次倒霉,都是一窝蜂似的集体倒霉,什么事都往一块赶。

    “你认为,太祖皇帝的国策,是正确的?”

    “无比正确。”朱佑梐回禀。

    “那朕却常年征战,并没有延续太祖国策,那朕错了?”朱祁钰在考校他。

    “皇爷爷此言差矣。”

    “明初之时,和现在截然不同。”

    “明初之时,国弱家贫,最该休养生息,绝非打仗。”

    “而现在,国富民强,战争也是在万里之外的战争,并不波及本土,本土尚且安居乐业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点,就是大明建国之初,赋税全靠农业税维持。”

    “而现如今,大明靠工商业支撑财政,现在的财政,是明初是上亿倍,不可同日而语。”

    “另一点,则是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毕,正是对外开拓的好时机,以原始积累来换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。”

    “孙儿以为,国家不能承平日久,便军力废弛,而是应该常年征战,保持军队战斗力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我国缺钱缺粮,所以不能支撑久战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我国兵精粮足,不止不缺,还富裕得很,恰恰应该多战,多练强兵,让世界永远臣服在我大明脚下。”

    朱佑梐的见解还可以。

    朱祁钰点点头:“那说回来,朕哪里不如秦始皇和唐太宗呢?”

    “孙儿以为,皇爷爷不如唐太宗之处,主要因为唐太宗在军事天赋方面的极致才华,再加上贞观盛世,所以唐太宗是历代皇帝的榜样。”

    “那朕问你,贞观盛世和景泰盛世,哪个盛世更大?”朱祁钰眼神促狭。

    “皇爷爷,这个没法比呀。”

    朱佑梐无语道:“贞观盛世之盛,在于破败之中崛起,而我景泰盛世,乃是延续辉煌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。”朱祁钰大笑,立刻收敛:“别耍滑头,说实话。”

    “若论繁华程度,贞观盛世远远不如景泰盛世的。”

    这倒是实话。

    “军事天赋朕远不如唐太宗,但用人治政方面,朕不比他强?”朱祁钰又问。

    这可把朱佑梐整不会了。

    您这也太会比了吧?比一比别人好不好呀?

   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连三岁小儿都知道,您的紫薇阁一百五十功臣,可就没几个人知道了。

    要说最会用人的皇帝,首推汉高祖,其次就是唐太宗。

    再次是太祖皇帝呀,然后才是您吧。

    “呵,照你这么说,变废为宝,让一群废物变成了名臣名将,那不是朕的功劳吗?”朱祁钰问他。

    这也行啊?

    您这也太不要脸了吧。

    朱佑梐想吹捧吧,人家老皇帝还不让吹捧,不吹捧吧,这话没法聊了。

    “皇爷爷,孙儿若以积分来算的话,唐太宗99分,您是98.99分,就差那么一丁点。”

    “就差0.01?”

    “就差一根头发丝。”朱佑梐苦笑。

    “那这一根头发丝,怎么能追上呢?”朱祁钰就刨根问底。

    “孙儿以为,皇爷爷再活两年,就能缩短两根头发丝的距离,顺便超过秦始皇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惊异一声:“按照你的意思,秦始皇99.01分?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

    “那秦始皇为什么要比唐太宗高呢?”朱祁钰问。

    “孙儿以为,始皇帝高在统一六国,一统华夏上面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”

    “不对吧,夏商周时期,华夏本就是一统的,无非是春秋战国时期,四百年乱世,秦始皇最多是终结四百年乱世,就跟隋文帝差不多,终结了乱世而已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辩驳道:“照你这个逻辑,隋文帝也应该是千古一帝呀,他为什么不是呢?”

    “祖父,并不是这样的,皇帝是从始皇帝开始的。”

    “没错,皇帝这个称号是从他开始的,不过换了一个称号而已,周天子难道不是皇帝吗?禹不是皇帝吗?成汤不是皇帝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问:“不过一个称呼而已,太孙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不能人云亦云。”

    “皇祖父,始皇帝的时代,和夏商周是不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夏商周时代是奴隶制,是分封制,周天子确实是天子,却不是皇帝,地方诸侯的权柄和天子是一样大的。”

    “始皇帝是废分封设郡县,天下间有且只有他一个皇帝,这才是真正的皇帝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面有着本质的区别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始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划时代第一人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朕不跟你辩解这个,既然你说他是划时代第一人,那朕不是划时代的第一人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问:“在朕之前,谁能掌控世界?在朕之前,华夏疆土多少?现在多少!在朕之前,可有工业革命?”

    “皇祖父,并非如此。”

    朱佑梐认真道:“皇祖父所说的掌控世界,汉唐时期,我华夏就掌控世界,在我大明前朝,也是世界中心,也是世界霸主,只是当时没有这个词汇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大明的确是世界霸主,可我大明也没有实控这些地盘,本质上来看,景泰朝和之前的大明是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大明依旧是世界的中心,是世界的霸主,这一点,我中原王朝有史以来便是。”

    朱佑梐十分骄傲:“您统治下的大明领土确实达到了历史之最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祖父。”

    “您掌控的领土,多是我大明的都司、宣慰司,在早期咱们就掌握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在汉唐时期,我中原王朝也是这些领土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咱们讨论的是划时代意义,明承蒙制,蒙古帝国领土不比您少多少,说明在您之前,就有人完成过。”

    “蒙古,以属华夏,说明我们的先人,已经达成了这个成就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孙儿认为,算不得划时代成就。”

    “工业革命的成功,确实意义深远,可是祖父,工业革命到底具不具备划时代的意义,目前还不好说,孙儿以为最起码需要三十年时间,才能看到结果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有点生气了,感情我就是排不上第一呗?

    “皇爷爷,孙儿都说了,您要是再活两年,那准是第一了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朱祁钰被气乐了。

    “因为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,能够在位七十年,且丝毫不昏聩,也没有一位大帝,能够带领一个王朝走到这般极致地位。”

    朱佑梐说来说去,是不希望朱祁钰禅让。

    他觉得现在和老皇帝配合,过得不错,不想朱见漭登基,他仰人鼻息生活。

    朱祁钰装作听不懂:“那你继续排名。”

    朱佑梐略微失望:“孙儿以为,汉武帝能排在第六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把汉武帝排在汉光武帝的后面?”朱祁钰才发现,汉武帝变第六了,汉武帝坐住前五肯定没问题的呀。

    “孙儿以为,汉光武帝的成就,确实比汉武帝高。”

    这就奇了怪了。

    史学界包括朱祁钰都一致认为,汉武帝更高的,怎么到他嘴里,光武帝更高了呢?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